阿联酋护理留学学校排名海归还是留海今天应该如何看待留学

百乐攻略 7 0

年轻的海归乔琳回到家乡山西阳城县,继承了长辈制作法花的技艺,成为一名“乡村创客”。

新华社发

青年海归学者、陕西省水模拟与灾害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侯景明(右一)正在与在英国研究城市雨洪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新华社发

两个月后,刘一坤将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毕业,他决心回国就业。

此时,他正在上海一家公司实习,一边实习,一边继续海投了十几份简历。

2021年底的最后一周,他参加了6场面试,实习和面试“转了一圈”,还在“等好消息”。

又是一个求职季。在疫情影响下,归国毕业生的前途面临不确定性。

在豆瓣上,有个小组聚集了大量归国留学生。

他们吐槽自己求职时的遭遇,自嘲自己是“海归废物”。

发言者不乏常青藤名校毕业生,他们无一例外暂时遇到了挫折:有人抱怨自己由于常年在海外生活,回国后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等;也有人感叹自己并未预料到求职困难;还有人后悔没有掌握过硬的本领,回国后空有一纸文凭,却没有公司要。

归国留学生都经历过哪些求职经历?在留学已经成为常态的今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留学生?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定位过高”和“经验不足”是海归求职的两大难题。

2017年,刘一坤赴英留学,进入斯旺西读本科。

4年后,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攻读硕士,硕士和本科都是学习金融专业。

为了申请硕士,他在图书馆苦读了一年多。

本科和硕士学校在“2022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分列440名和35名,“付出很多心血,才完成这样的跨越”,刘毅坤坦言,“国外的学习生活,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轻松,挑灯夜战也是常有的事”。

对于回国就业的决定,这是他一早就做好的人生规划。留学只是为了“体验多元文化”。

虽然,金融行业一直火热,但是他感觉自己在学历上拥有“硬通货”,“问题不大”。

参加了很多面试,发现自己“过于乐观”了。

新东方旗下子公司《中国留学2021》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疫情的妥善控制,2021年,打算回国的学生对国内就业环境更有信心,其中31%的人选择毕业后立即回国就业,比上年增加6%。

数据还显示,留学生对求职的预期过于乐观,“过度定位自己”和“缺乏相关实习/工作经验”成为两大问题。

尤其是“对自己定位过高”,三年来一跃成为最受留学生困扰的求职问题。

刘一坤参加了很多国内外公司的招聘,发现他们的风格大相径庭。

“说说你的实习经历”和“遇到这种问题,你怎么做”,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代表着国内企业和外企招聘的两种思维。

“前者几乎是国内企业面试官都会问的问题。国内企业看重留学生工作、实习经历等‘硬技能’,希望从你的实习经历中考察应聘者的水平。

而外国公司则对后一问题更感兴趣,他们更加看重个人性格等‘软技能’。

还有一些外企会要求现场生成性格分析报告,根据报告结果安排工作,擅长社交的人做销售,擅长组织活动的人做公关。

刘一坤在招聘市场上“高估”了学历的含金量。由于缺乏相关的实习经验,在性格测试中无法匹配到合适的职位,他最近的申请都以失败告终。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归国留学生找工作一帆风顺。他们入职后成为白领,出入高档写字楼,用流利的外语处理公司业务。

但目前,从马斌回来的留学生的职业生活可能不是这样的。

马斌在上海找了一圈工作后,决定回老家合肥,“想象和现实差距太大,竞争者不仅多,而且他们学历还特别高”。

尽管留学四年,最后还是在父母的劝说下,准备报考公务员,愿意去体制内工作。

2021年底,厦门市中小学优秀毕业生签约名单陆续公布,一批归国留学生成功入围,包括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海归光环渐渐褪去,他们选择了体制内工作,成为教师和公务员。媒体报道后,总是引起关注。

根据《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在调查样本中,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归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任职于国企。

没有薪资优势,留学性价比降低。

青年海归彭(右)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这张照片显示他正在和公司的员工开会。

新华社发

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设立的海归人才招聘会上,求职者与企业招聘人员交流。

新华社发

在豆瓣上,一位用户发帖提问:“研究生回家拿6000元工资正常吗?”

据用户介绍,他投了30份简历,只参加了3次面试:游戏广告优化师、海外市场运营专员、跨境电商广告管理。他的工资基本是5000元到10000元。

这个页面上有很多关注者,他们的语气似乎有些不解:相比之前留学期间在经济和时间上的投入,有些海归觉得越来越“不值”。

“出国留学不再和高薪强相关。

”一位中英留学生求职机构负责人王志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英国留学一年制硕士的费用中,学费约为20万元,生活成本约为12万元,整体成本约为40万元一年。

“入职初期,国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岗都是12万左右。

而国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是归国留学生能够找到的最好工作之一了。

”王志旗说道。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2期发表了《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一文,结果显示,整体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

但通过与2019年国内全国高校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相比,海归本科、海归硕士和海归博士分别高出3512元、2944元、1244元,优势呈明显下降趋势。

北京大学副教授沈对此表示赞同:“如果纯粹是经济回报,出国留学的性价比在降低。

但是留学经历对个人的成长、品格的塑造等等的作用,却无法用金钱衡量。

“把留学总成本和海归就业之初的工资做比较,得出要很多年才能回本的结论是不合适的,因为留学不能只着眼于‘回本’。

”陈远是浙江一家国际高中的管理者,这所学校每年有近百位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年轻人的工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往往会增加更多。

一些民企大厂的股权激励和奖金激励的受益员工主要是年轻人,其中不乏海归。

陈远的国际高中也会招很多有留学经历的求职者。“以我的招聘经历为例。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要看入职后的表现”。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陈远坦言,“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相比,归国留学生的工资并没有太大优势。

除非是进外企或者国内比较国际化的民企大厂,否则海归背景并不能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加分项。

而且与往年相比,这些大型民企的招聘节奏有所放缓。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掩盖的事实。

”沈文钦提醒记者,一般来说,出国留学生大多来自城市的家庭,他们在选择就业的时候,目光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里好工作的竞争程度通常也是最激烈的。

归国留学人员还面临一个问题——毕业流程与国内招聘单位时间不匹配,产生“就业时差”,导致求职机会减少,求职时间延长。

王志旗举例说:“英国一年制硕士研究生2021年9月入学,毕业时间多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

当你2022年底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回国时,可能会错过2022年国内秋招的黄金时期。

出国留学,能力培养最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留学人员66.21万人,回国51.9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比例达到78%左右,相比2010年左右的50%左右有了很大提高。

2019年,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70万。

和早期出国留学相比,不管是总人数上,还是留学目的地的数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在留学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留学生?

从美国一所设计学校毕业后,孟雪做了三年的艺术设计师。

因为疫情缘故,半年前他准备回国,通过参加线上招聘,成功入职上海一家设计公司。

找工作的时候,他把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参与的城市设计项目和翻译本专业一本专著的经历写在了简历上。

线上面试后的第三天,他就获得了这家公司的加盟邀请。

对孟雪来说,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的工作,也是成长的工作”。

他入职后,立即参与到了一座南方城市滨江风光带的设计工作。

“我们上班不用打卡,气氛很轻松。公司还支持员工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孟雪在生活条件、收入、职业素养,或者个人成长空方面都是“满意”的。

只不过,他还不习惯国内加班的节奏和不太使用邮件沟通工作的做法。

在归国留学生中,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

“以前回国的留学生不多。现在大部分拿到本科和硕士的留学生都会回来。也有很多在国外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申请国内的博士学位。这种情况也在增加。

”沈文钦表示,“从国家的角度看,出国留学依然是培养尖端人才的渠道之一,毕竟在有些领域,我们和西方国家依然存在明显差距,例如数学、计算机和社会科学。

中国急需科技精英人才。

近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十三届全国三次会议第5337号建议的答复》,称教育部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代留学政策。

教育部表示,将提升在线服务能力,加强国内创新创业环境和相关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继续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和项目转化牵线搭桥。

“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国际生与国内生相比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优势。

”沈文钦举例,以硕士生教育为例,英国硕士一般是一年制,学制比较短,不要求写学术论文。

“与国内顶尖大学的三年制硕士生相比,他们在硕士期间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优势,甚至可能处于劣势。

“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来看,国内优质大学资源竞争激烈,考上北大、清华、复旦和考上国外名校一样难。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选择出国留学,考上较好高校的可能性反而较大,对于经济宽裕的家庭来说,出国留学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沈坦率地说。

对于很多人来说,出国只是留学的第一步。出国留学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对于留学生的培养,我们更注重语言能力。如果几年不能出国,就不能用外语。我们必须能够用外语工作;独立可靠,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善于协同沟通。

”陈远表示,“学习能力要强,还要愿意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想法。

对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得出一个结论,即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海归普遍有更积极愉快的就业体验。

该文建议,海归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好心态,更看重自身发展空间、岗位的发展潜力及岗位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可以适当把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区或者二三线城市。

同时,拥有专业知识的“新生代海归”可以拓宽就业视野,在一些新的知识领域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如法律与金融、新医疗与医药、文化传媒、计算机信息技术等。

(记者 陈鹏)

来源:光明日报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