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绽放自己一个勇闯世界顶尖商学院女孩的精彩人生(19)

百乐攻略 10 0

第二年是传说中的天堂吗? 以前《北京人在纽约》里有句话说:“如果你爱他,就让他来纽约,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让他来纽约,因为这里是地狱。”换成商学院,也差不多可以套用同一个句式。只是一般来说,第一年是地狱,第二年是天堂。当然我们这届历经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年的遭遇算个特例,后文再表。 说第二年是天堂主要是针对那些在暑假实习中便把全职工作搞定并签约的同学。对他们来说,第二年再无求职这座大山在肩,生活面目一下子从狰狞换成了可亲。甚至他们都过上了几乎放纵的生活,比如四处逃课去各地打高尔夫、看戏、旅游等。特别是其中一部分同学还拿到了高额的签约金,便立即展现出一掷千金的豪情。比如我们当中有位中国男生,拿到钱的第二天就径直去买了块劳力士表和一个高级单反相机,谁说血拼里男子不如女?我当时在香港工作的最后一天也亲眼目睹了一群本科实习生当日中饭回来,几乎每个女生都拎着个LV、GUCCI或Tiffany的袋子,那种恶狠狠的势头像是说,不司待我如何,犒劳自己决不含糊,真是祖国活在当下的新一代啊。 在一般年景下,即使暑假实习由于主动或被动原因没有签约的同学,在第二年也通常都比较神清气爽,轻装上阵。一来找工作这件事都摸爬滚打地学习了一年,怎么样也都会了些门道,通过实习也更知道自己与行业间的适应性,心中有数;二来不像暑假实习这件事有个时间死线放在那里,全职工作也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毕业后马上开始。许多人可以回国慢慢找,或者利用国际学生在美国享有的一年法定实习期再继续找,总之心态缓和了许多,心头那根弦终于不再那么紧绷了;三来见识了众多美国同学的潇洒,觉得之前负担的高额学债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利息不低,那就放个二十年还呗,每个月的现金流压力算下来也不至于把人压死。尤其是许多男生借着美帝国主义的银行债觉得美滋滋的,经常教育我们这些风险承担意愿较低的女生说,好不容易出来给你一个杠杆化的机会,不用白不用,财务课告诉我们人需要有良好的负债水平。于是,在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气氛下,大家仿佛也都豁出去了,该玩的玩,该疯的疯。把之前没时间去的酒吧、饭店、戏院等都在二年级逐一补偿回来,尽量摊薄我们的沉没成本。何况第二年本身工作机会的供给就更多,许多公司不设立实习项目,只有年度的全职工作机会,所以这时候选择面相对又大些。 虽然,我们当年外界的金融危机惊涛骇浪,大家过了最初一阵惊恐后,也发现这属于系统性风险,我们除了继续闲庭信步、兵来将挡外,并没有什么良招,活在当下确实是唯一靠谱的事。于是,大家开始好好生活:当交流生、谈场恋爱、出门旅游、去拉斯维加斯周末赌点钱、去近郊国家公园野个营、去同学家里晚上开个派对喝点酒或者开始在家里做点甜品烤点饼干什么的都有。就连学习本身也渐渐上了正轨,不再是第一年那种囫囵吞枣式的不求甚解,以求挤出时间来准备面试了,而是终于可以好好看看教授推荐的书,到处旁听一些有意思的课,参与一些自己真正有兴趣的项目了。难怪好多教授都只对二年级学生授课,一年级学生常见的三心二意和浑水摸鱼只能让教授们哀其不济、怒其不学的份儿。 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的盲目性大大减低,大家都更明白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就连谈恋爱的成功性也是。通常第一年好多约会的情侣都因不同工作诉求或各种别的压力下以分手收场,第二年开始并坚持到毕业的大多修成了正果。另外,第二年也没了那么多初来乍到的畏惧感,随着对美国文化的日益了解,上课也可以时不时反驳美国同学一下,还可以就中国问题侃侃而谈一番,求职路上也不会轻易被公司唬倒或匆忙卖了身。这时候,顿觉亦舒总结得真是到位:“一切的一切,皆只因世面见得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